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

失與成

反省了自己對「成功」與「失敗」的詮釋,竟不免落入狹隘。誠然,人以為自己在操縱語言,卻未料成襲的語彙也會返過頭來限定自己的思想。

例如,一件事的「成功」與「失敗」,我們總慣用結果來論定。不論過程曾經芳草鮮美,柳暗花明,只要結果不如預期、不能獲得旁人嘉許,在我們心中立刻被貶為「失敗」。失與成本身即是種「二元對立」的價值觀,其實,任一件事豈有純粹的失敗與成功?

一如《紅樓夢》開卷所安排的人物住在「十里街」內的「仁清巷」。歐麗娟老師就此曾經說過:

要到「仁清巷」必得經過「十里街」才能轉進去,而從「仁清巷」一出來就是「十里街」。從脂硯齋(紅學點評家)所提示的「十里」是諧音「勢利」,「仁清」是諧音「人情」,那麼這個安排就是在暗示「勢利」與「人情」互相依倚交織的關係:真正的人情必須通過勢利的考驗……而勢利若有品德作根柢,則聰明機智、手腕靈活之類的心機未嘗不可以變成正面的幫助,讓人更懂得體貼而促進人情的溫暖。(《大觀紅樓》母神卷,頁492)

同樣,失敗與成功的關連,難道不是「失敗中有成功,成功中有失敗」嗎?單單以結果並不能抹煞過程——或者該說,過程就是結果。

因此,任意論斷一件事的「失敗」與「成功」,情緒因此跟著大悲大喜,都失之於單純。過程涓滴積累的成功與失敗都是反省的基石,尤其後者教人體會和收穫得更多,甚至可以成為將來的助緣。那麼,它的本質還是「失敗」嗎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